金秋时节的前郭县王府站镇,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里的人们用发自内心的笑容收获着辛勤的劳动成果。自2010年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来,这里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气魄和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探索和实践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路。
集约化 入佳境
坐在近3米高的凯斯6088玉米收割机内,记者体验了一把机械化作业的乐趣。收割机的“大手”贴着地面插入玉米田中,伴着“突突突”的响声,被割断的玉米秸秆顺势进入收割机,随着机器的高速运转,7条垄上一个个“丰满”的玉米棒转眼间就变成了金灿灿的玉米粒,跳跃着进入了收割机后面的仓斗里。走到地头,7吨的仓斗满了,玉米粒被运输车接到了仓库。“我这台机器一天能收600亩。”四十多岁的执机手党虎师傅略带自豪地对记者说,这台收割机在国内也是比较先进的,用这个大家伙,整个示范区用不了几天就都能收完。
站在示范区内,王府站镇党委书记吕景奎介绍说,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流转耕地面积22500亩,打破了原有一家一户的分散耕作、分户经营管理的模式,采取了“四化六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即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统一选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获、统一销售,这样做省水、省肥、省工,提高了产量、品质、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示范区还实施了种子包衣、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耐密品种,合理密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低残留短残效化学除草技术;生物防螟技术;机械深松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化学控制防倒伏技术共10项配套技术措施。
示范区进入第二个收获季节,今年区内玉米平均公顷产量达到3.1万斤,每公顷比非示范区增产1.5万斤;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比非示范区多收入52%;增产玉米2000万斤,增收1800万元。
小编织 大作为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仅是农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的一次创新,而且是农村的一次综合性改革。土地集约化经营后,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剩余劳力怎么办、干什么?这是一个关乎土地流转成败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解决好这一问题,王府站镇采取综合性政策配套措施,实施“双线转移”就业模式。一方面,由政府组织示范区内农民到县城或域外打工创业,不仅为他们预先找好工作,而且将其送到打工地,并派驻司法人员提供维权服务。另一方面,就地寻找致富之路。镇里先后引进了包含“乡村轻工”、“网真农业”、“乡村网商”等内容的守望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孵化项目;引进投资22亿元的屠宰加工项目可解决1500人就业;鼓励农民成立养殖合作社,创办养牛、养羊基地,以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养殖业发展。与此同时,为项目区农户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补贴、大病补贴、困难户救助、在示范区优先安排打工等8项优惠政策。目前,示范区外出打工的达到1800多人,从事手工编织的有1200多人。
42岁的姬中华是王府站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家里耕地流转出去了,她在守望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园区学会了手工编织技术。站在简易的木制模具前,姬中华按照木板上钉的钉子的轮廓,熟练地编起汽车坐垫来。“像我们这样的成手一天能制作一套这样的汽车坐垫,自己能卖自己卖,自己卖不了就交给园区卖,守在家门口啥都不耽误就把钱挣了。”她高兴地说,再干几年,就买辆汽车,带领村里的妇女们一块干。
五棵树村的王立成同其他9名学员一起,已经在守望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园区学习电子商务一周时间了。他是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生,今年27岁。虽然家离学校有5公里,他没有迟到过。“这段时间通过老师专业课程讲授和实习操作,我们学得都挺好。学成后我想自己创业。”王立成语气坚定地说。
据辅导老师马老师介绍,园区免费为学员提供创业扶持、电脑设备,在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学员们将掌握网络销售推广、淘宝店铺装修等内容,学后能达到独立开网店、组建创业团队的水平。
据统计,自2009年启动以来,守望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孵化项目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85万人,吸纳大学生创业316人,孵化创业小老板3200多人(户),带动就业6800余人,生产轻工产品32.5万余件,乡村网商实现1.63亿元贸易额。
温室棚 好前景
站在承包的6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里,马树海精心侍弄着种植的瓜菜。去年以前,他还没有掌握种植大棚瓜菜技术,他也没有大棚可种。因为这批49栋温室大棚是去年12月份镇里建成后转租给他们的。
现在种植的辣椒、西瓜、西红柿是马树海去年以来的第三茬瓜菜。西瓜直径已经达到了5至10厘米,将于1个月后上市。辣椒将于20天后上市。黄瓜已上市,最长的有30厘米。马家大棚第一茬种的是小菜,收入了1.6万元。二茬西瓜香瓜收入5万元。“前两茬瓜菜净挣5万元,全年能达到7万元以上吧。”问起收入情况,马树海略有保守地说。
今年43岁的马树海原有耕地1.16公顷,2010年以后他把耕地流转了。2011年,他买了一辆汽车跑运输,“风里来雨里去,整天不着家不说,还没挣多少钱。”他说,2011年底,镇里建成了一批温室大棚,他把车卖了,第一时间租了一栋棚。“跑运输拉菜时看到南方种大棚挣钱,也多多少少学了一些种植技术。我家还买了《瓜类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等书籍,瓜菜一些小毛病看图就能解决了,镇里农业技术员也经常来指导。”指了指炕上的农业书籍,马树海乐呵呵地说。
温室大棚项目是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配套项目。两个项目协调发展,可以为流转出土地的农户提供新的就业创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该项目是镇党委和政府经多方联系,争取到的国家投资建设的日光温室项目。项目占地总面积126600平方米,棚区规划占地面积6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576平方米,总投资722万元,钢骨架、棚模、保温被、自动卷帘机等配套设施齐全。棚区每3至4栋温室打一眼大井,并全部配套主线路和入户线路。目前49栋温室已全部发包给农户经营。“明年我们准备再发展500栋大棚,使棚膜经济成为我镇的又一个支柱产业。”镇长褚春明介绍说。
“今年担心大棚种不好,我还在外边买了两垧多地种大田,现在看明年不用了。我已经向镇里提了申请,再建一座暖棚。”马树海说。
看到农民们信心满满的笑容,王府站镇农村综合改革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