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给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带来了新活力。“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不仅让土地效益提高,也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
大学生村官的“家庭农场”梦
3月的陇中大地已经进入春耕黄金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
3月15日,我公司农技人员来到临洮县玉井乡朱家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看到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着。走进温室大棚,有的里边种着西红柿,有的种着辣椒,还有的专门用来育菜苗。
朱晓娟介绍说,这里的大棚每个占地2亩,比一般的大棚大三四倍,大型拖拉机都能耕种,设施比较先进。
朱晓娟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她并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当她看到当地农民还是传统的耕种,效益低下时,便想到要利用学到的农业技术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2010年,她动员老父亲投资100多万元,在朱家坪村通过流转当地村民的70多亩地,建起了14座日光温室。
为了办好这个“家庭农场”,家里人齐上阵给她帮忙,忙不过来时还需要雇一些村里的妇女和老人帮忙。去年这个农场纯收入10万元以上。
让朱晓娟高兴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家庭农场”概念吸引了她。她梦想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发展到100多亩,将这里办成一流的家庭农场,带领当地办起更多的家庭农场。
省农牧厅农村经营管理处处长徐麟辉介绍说,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日,宁县农民昔建峰在县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宁县鸿兴家庭农场”。这是我省首个由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拉开了我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序幕。
家庭农场只是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之一。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多种流转主体。截至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接近500万亩;流转形式更加多样,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流转形式不断涌现,出租、转包面积占流转总面积的比重超过70%;流转对象也日趋多元。
老支书最难心的事
新添镇大坪村坐落在一个坪上。3月15日下午,农技员沿着水泥硬化过的盘山路,沿山盘旋而上,来到了这里。
村口几个老人晒着太阳,整个村子显得很寂静,大部分大门铁将军把守。村支书师元海指着左邻右舍紧锁的大门说,有的外出打工去了,有的带孩子去城里上学去了,周围邻居都走了,就剩我一家在坚守。
大坪村有1300多人,3700多亩耕地,人均2亩多耕地。近年来,由于种地效益低下,村里80%的人外出打工或者带孩子去城里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 有的家里因为缺少劳动力或者举家外出打工,有六七十亩地出现了撂荒。
“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看着被撂荒的地里长满荒草就心疼。”种地缺劳力是老村支书近年来最犯愁的事情。
发展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旨在解决农村家庭承包存在的分散经营、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长期的家庭小面积耕作,形不成大规模种植效益。
调查显示,我省人均耕地由1978年的2.86亩下降到目前的1.97亩,一家一户在人均不足二亩耕地的情况下,效益也不足1000元。所以小面积的小规模种粮经营方式,不适应农业未来的发展。必须走规模经营,实现机械化或规模化耕作,减少劳动力。
去年,甘肃爱兰薯业在这个村里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成了原种扩繁基地,1亩地500元。让师元海叹服的是,这家企业来了以后,从种到收全部采用机械化,平常的管理工作只需要两个人员。
师元海说,按照传统种植,这1000多亩地需要近50多个农民来耕种,规模经营一下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农民杨智新深有感触,他家有2亩地,媳妇在县城开商店,自己种两亩地根本不划算。当地一家企业流转了他的一亩地,他在这家企业打工,去年工资收入2.4万元,比种地划算多了。
省农牧厅副厅长妥建福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有效遏制了农牧村土地撂荒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土地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向种田能手集中,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并非越大越好
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可以提高经营效益,但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这种烦恼王作亚深有体会。他在临洮县流转土地1800多亩,办起了神龟园苗木培育基地。这1800亩地分布在临洮县四个乡镇8个地方,原因是现在农村雇工困难,太集中了很难招到工人,只能将基地分散到农民家门口,方便就近招工。
王作亚说,每个基地得常年雇佣一个看门的、一个技术人员和一个做饭的厨师,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
最让这些经营大户苦恼的,是现在工人工资节节攀升,工人日工资由2002年的6元上涨到今年的60元。去年这家企业经营收入500万元,工人工资发了250万,占收入的一半。加上地租100万元,企业利润所剩无几。
作为农业的基本经营主体,在一定的投入水平、技术水平、生产条件下,农户的经营规模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徐麟辉介绍说,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可以提高经营效益,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经营规模超出自身经营能力后,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将会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并提出建设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家庭农场”。
师元海也想在村里推广家庭农场。他打算以十几户农民为一个单位,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种植,这样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难题,大部分人还可以安心地外出打工。
徐麟辉进一步介绍说,我省今年将开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试点,通过明确承包经营权,使拥有土地的家庭农场主由“自然人”向法人转变,促进家庭农场在贷款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从而培育和发展壮大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在规模经营中,另一个难题是有些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如今土地分散在每家每户的农户手中,农户在这种严重分散的土地上还要种植从粮食到饲料、蔬菜等几乎家庭所需的全部作物,更加重了土地的分散程度,形成了分散、细碎、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难度较大。
企业为了流转土地,提前一年预付租金。王作亚也信心十足地说,土地流转是趋势,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都是老人,而这些老人年龄越来越大,等他们种不动地的时候,只能流转给我们这些大户来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