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米最佳。
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走道宽,进料可用翻斗车操作;层数不高,凋水不用爬高爬低,简化了操作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大棚保温性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9公斤以上,亩收入达万元左右。
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米最佳,管棚塑料膜上盖双层草帘遮光,棚内床架可设2床3走道,床宽1.6米,中间走道1米,两边走道0.9米,搭3层,面积在144~192平方米。也可设3床2走道,中间床宽1.8米,可搭3层,两边床宽1.1米,走道1长,可搭2层,面积147~196平方米。
二、生产时间安排
因温室大棚前期温度高,整个栽培期应比常规推迟1~2周,如苏南地区以8月底9月初堆料为宜。
三、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稻草1800~2000公斤,菜饼12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石灰40~5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配方二:稻草1750~2000公斤,干鸡粪750~900公斤,尿素15公斤,菜饼7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氨水50公斤,石灰30~4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四、堆料发酵
(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五、翻格及播种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
六、播后管理及覆土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如棚内温度超过28~30℃,应加强通风换气,白天背风,夜间将门全部打开。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
七、秋菇管理
覆土水调好后,关门吊菌丝,菇房温度控制在20~22℃,适当通风换气。覆土后6~7天,部分菌丝开始露出土层,此时覆1层大豆大的土粒,厚1厘米。当土层内菌丝长足长好即可喷结菇重水,每天喷2次,每次约0.9公斤/平方米,连续喷2~3天。当菌丝扭结成原基并长至大豆大小时,喷出菇水,一般喷5.4公斤/平方米,分3~4次喷完。喷水在早晚进行,保证空气湿度85%~90%,辅以通风换气,过2~3天就可采菇。一潮菇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床面,同时增大菇房通气量,排除废气,加快转潮,待子实体大豆大小时再喷水。喷水原则是:菇多多喷,菇少少喷,秋菇前期多喷,后期少喷。三潮菇后可合理追肥,增加覆土层的养分。
八、越冬及春菇管理蔬菜大棚
冬季棚内气温较常规高2~3℃,如果在草帘外加覆1层新农膜,则温度要提高3~5℃,故要加强通风,适量补水,一般7天喷1次水,每次0.9~1.35公斤/平方米。冬季会有少量蘑菇长出,要根据温度变化,抓住机会出菇,在适宜出菇温度下,用水可加大。气温在0℃以下时不喷水。春菇管理要根据气候条件,一般要比常规提早15天左右。做好菇房内温、水、气的调节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春菇期间,气温从低到高,故调水由少到多,通风换气也由小到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