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后的青海便已早早迈入了冬季,清早黄、红色树叶乘风荡在乡间公路上,晒了会阳光的青海平安县沈家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温室大棚里传出了吱吱的电机转动声,15分钟后150栋保温草帘全被掀开,紫长茄、绿菠菜争相露脸。大棚外整齐的配电线路将每个大棚连接起来,清洁能源、绿色蔬菜,特色农业让沈家村今非昔比。
走进一栋温棚,里面种植着紫长茄,菜农李吉德与妻子正穿梭在菜畦间,忙着采摘。该村党支部书记沈贵邦指着棚顶的电动机说:“这东西,可为我们省了不少事!”沈家村的温栋都用上了3千瓦的自动卷帘机,只要抬手合上电闸,最多用9分钟便能完成以前一个人2小时的工作量,“每栋大棚一天放、收草帘两次,就是成年人4小时的工作量,150栋大棚就是600个小时!”沈书记乐呵呵地介绍着:“如果算工资,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一度电完成一个温棚每天的放、收草工作,在沈贵邦看来非常划算。电力的便捷也改变了村民种植习惯,他们再也不用每天攀爬大棚墙体,因为控制电动卷帘机的闸刀就在大棚的门房里。
要问电力给示范区带来了哪些便利,李吉德也玩起了智能科技——用手机接收大棚里的气象信息,“温度、湿度有变化,我可以立马知道,用电加热、浇灌只是一抬手的事!”现在沈家村的温棚里有温度、湿度监控器、提高温度的加热器、放便灌溉的水泵滴灌技术,网络交易、订单种植……沈家村特色农业经营方式不断转变,村里的现代农业、养殖业形成产业链,产销形成一条龙,产品已远销西安、广州等大城市。“专家说我们的土地含富硒,蔬菜销售非常好。今年仅种菜,收入估计在3万元左右,还不包括丈夫打工挣得钱。”李吉德乐呵呵地说道。在电力的推力下,沈家村走上致富路,全村农民2011年人均人收达到5860元。“有了党的好政策,电力等部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目前,海东地区共有温室大棚10万栋,电力公司将配电线路、变压器架在了温棚傍,实现了栋栋通电的目标。有了电这个好帮手,农民把精力放在产销上,放在了研究栽种技术的学习上,特色农业在河湟谷地里连成了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作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先行者,海东供电公司加大了农网升级投资力度,去年、今年的投资额达7.7亿元,农网农配网具备了遥信、遥控功能,配网运行的灵活性、安全性、智能化进一步增强,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该公司着力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供电服务明察暗访、行风监督员找服务短板、供电服务技能培训等活动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今年客户满意率达到97.8%,同比提升11.97%,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