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效益的提高,我国北方各地建造大棚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而大棚建设队也纷纷应运而生。尽管他们中间也有专业水准较高者,但多数是非专业的“三无”(无工商执照、无建棚资质、无专业技术)建棚游击队。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和地方都没有较为正式的大棚建设行业标准,对于大棚建筑队的规范与管理还很不到位。在此情况下,菜农如何选择建筑队,如何避免大棚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
蔬菜大棚的建造分多个环节逐步完成,而且环环相扣。假若某一建棚环节不够合理,便有可能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出现倒棚、塌棚的严重事故。这就要求负责建造大棚的建筑队合理施工,保证建棚质量。同时,作为建棚户要时时盯紧,监督施工,防备其偷工减料。总体而言,在墙体建造和用材两大方面易藏有“猫腻”,请建棚户格外留意。
一、墙体建造方面
问题一:墙体滚压不实、切面不平整
实践证明,大棚墙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的长短。况且,近几年,大棚建设是向着棚更高、更宽、无立柱的方向发展,这就进一步要求大棚墙体牢固性更强、稳定性更好。
寿光市高科大棚建造中心负责人李广彩介绍说,大棚的墙底宜先用推土机压实(假若建造当前高标准的蔬菜大棚,其压土的南北宽度要求在6-8米),以防地基下沉。然后,再用挖掘机上土,并且每上50厘米厚的松土,就用推土机来回滚压至少3次。建造的后墙高度以4.5米为宜,最后把墙顶用推土机压实。另外注意,用挖掘机切棚墙时,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上窄下宽,倾斜度以6-10度为宜,并且墙面要平整。
然而,据我们调查了解,不少建棚队只图省工省事,在建造大棚墙体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地基未压实;二是上土多(超过1米厚),且滚压次数少(1—2遍);三是墙体切面不平整,影响以后立柱安放。综合来看,这些不合理的墙体建造均须引起建棚户的特别注意。
问题二:后屋面夹角小、覆盖(防水保温)材料方法不对
记者在济阳县曲堤镇看到,不少菜农的后屋面夹角太小,且覆盖的防水保温材料不够合理。据该地菜农曲明波介绍,他对大棚建造一窍不通,去年春天,从当地找了个建棚队帮他建了个新棚。到了夏季多雨季节,他发现后屋面上的泥土顺着雨水漫到放风膜上,有的地方直接灌到了棚内。周围邻居家也是刚建的大棚,还出现了后屋面漏雨的情况,苇箔都沤烂了。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这种情况与大棚建筑队建棚时未确定好后屋面角度和覆盖好防水材料有关。
正确的后屋面建造方法:
1.棚室“后屋面”与水平线的夹角可根据当地冬至日中午太阳高度角确定,一般以40—45°为宜。
2.铺拉钢丝。因“后屋面”承载力过大,需密集铺拉钢丝,以钢丝间距8—10厘米为宜。
3.覆盖保温、防水材料。其覆盖方法:第一步,选一宽为5—6米、与棚同长的新塑料薄膜,一边先用土压盖在距离后墙边缘20厘米处,而后再将其覆盖在“后屋面”的钢丝棚面上。棚面顶部可再东西向拉一条钢丝,固定塑料薄膜的中间部分。第二步,把事先准备好的草苫或毛毡等保温材料(3米长、1.6米宽)依次加盖其上,注意保温材料的下边缘要在塑料薄膜之上,以防沾水腐烂,缩短其使用寿命。为提高保温效果,加盖的保温材料以1层草苫****1层毛毡为宜,寿命长且经济实惠。第三步,为防雨雪浸湿保温材料,需再把塑料薄膜剩余部分“回折”到草苫和毛毡之上。
4.“上土”。从棚一头开始,使用挖掘机从棚后取土,然后将土一点点地堆砌在“后屋面”上,每加盖30厘米厚的土层,可用铁锹等工具拍实。另外,要特别注意上土的高度,最多不超过40厘米,且要保持南高北低。“后屋面”上土过多,易增加后砌柱子的承载力,降低安全系数。
5.“护坡”。在平整好“后屋面”土层后,最好使用一整幅新塑料薄膜覆盖后墙。而后,再在塑料薄膜之上,加盖一层无纺布等防晒材料,可保证“护坡”年限在4年以上,同时又能起到防除杂草的作用,避免通过放风口传播虫害及病害,尤其是病毒病。最后,棚顶和后墙根两处各东西向拉根钢丝将其固定,或用编织袋装满土每隔1米压盖1次。
问题三:立柱埋设不当,抗压性能降低
在大棚建设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埋设立柱。立柱点的选择要把握横成一线、竖成一线的原则。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专业建棚队多采取“拉线”法进行。而非专业建棚队则可能会“估摸着”进行,如此便会造成立柱埋设点不在同一条直线,降低大棚使用寿命,甚至危及棚室操作、管理。
立柱埋设时,其底部土壤中的固定非常重要。立柱的固定性决定了棚体的牢固性,如果立柱固定不好,轻则造成棚体凹陷,重则造成棚体整体塌陷。首先,立柱埋设前需要踏实土壤。一些不正规的建棚队会在立柱埋设时,图省事而省略踩实土壤这一步。大棚地面在埋设立柱前,土壤疏松不利于大棚立柱埋设后的稳定性,容易造成使用过程中立柱倾斜甚至压塌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正规的建棚队是这样做的:在立柱埋设的附近用水灌一下,水灌上后土壤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陷,然后将土壤踩实之后再打眼取洞。其次,埋设的深度掌握在60cm以上,洞眼的底部要垫上一块砖头,以免立柱塌陷。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建棚队在埋设立柱时,会在立柱的埋设深度,及其底部垫砖上偷工减料。如他们埋设的大棚立柱深度不到半米,在埋设洞底部也未采取必要的措施缓解下陷,用不抗压的劣质材料垫底,甚至直接省去砖头垫底的成本和步骤,直接降低了棚室的抗压性能。
二、用材方面
问题一:使用劣质立柱蒙混过关
在青州市采访时,记者在菜农张建军去年刚建的大棚内看到,他的棚内有不少立柱都是使用木棍代替的,这让记者感到很纳闷,为何刚建起的大棚要使用木棒作为立柱?后来才知道,原来张师傅棚内使用的立柱断了不少,不得不临时使用木棒支撑。
据了解,张师傅去年雇了个建棚队帮着建棚。在上草苫以前,棚内立柱还是好的,但自从草苫安装之后,就有不少立柱出现断裂。经分析,当时,建棚队给选购、使用了劣质立柱。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建棚队建棚时,“偷梁换柱”使用劣质立柱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换用细钢筋。水泥立柱的抗压程度主要取决于使用钢筋的质量,使用的钢筋越粗,其抗压程度越强。而现在生产大棚立柱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将制造水泥立柱的钢筋由原来直径4毫米换成3-3.5毫米,这就大大降低了水泥立柱的抗压程度,一旦棚面的负重过大,就容易折断立柱。
2.使用钢筋头。有些立柱两头外露钢筋虽然看上去粗细符合要求,但是立柱内的钢筋全部是断裂的钢筋头,这样的立柱抗压程度也会大大降低,很多容易在重压之下断裂,并且大大降低使用年限。
3.立柱中间无钢筋。在采访时,菜农李师傅告诉记者,他家大棚使用的立柱从两头看粗细符合要求、也都是5根或6根钢筋,但是砸开立柱发现中间只有三根完整的钢筋,其余的2-3根只是立柱两头有20厘米左右的一段,这样的水泥柱抗压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棚的高度较高,负重较大,很容易就会造成立柱的断裂。
4.使用芦苇代替钢筋。在一些刚刚开始发展大棚,并且大棚建造方式比较简陋,大棚较矮的地区存在这种现象。因为大棚越低,负重越少,压力越小,对立柱的抗压强度要求降低,这就给一些建棚者带来可乘之机,使用芦苇代替钢筋来降低成本。
5.使用未达到养护期的水泥柱。很多建造队为加快建棚进度而使用制成仅仅3天左右的水泥柱,但是这些水泥柱的凝固强度还达不到60%,与国家规定的“水泥柱制成后,晾放时间必须达到26天,凝固强度达到90%以上”的要求相差很远,从而大大降低水泥柱的抗压能力,缩短使用年限。
二、用材方面
问题一:使用劣质立柱蒙混过关
在青州市采访时,记者在菜农张建军去年刚建的大棚内看到,他的棚内有不少立柱都是使用木棍代替的,这让记者感到很纳闷,为何刚建起的大棚要使用木棒作为立柱?后来才知道,原来张师傅棚内使用的立柱断了不少,不得不临时使用木棒支撑。
据了解,张师傅去年雇了个建棚队帮着建棚。在上草苫以前,棚内立柱还是好的,但自从草苫安装之后,就有不少立柱出现断裂。经分析,当时,建棚队给选购、使用了劣质立柱。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建棚队建棚时,“偷梁换柱”使用劣质立柱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换用细钢筋。水泥立柱的抗压程度主要取决于使用钢筋的质量,使用的钢筋越粗,其抗压程度越强。而现在生产大棚立柱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将制造水泥立柱的钢筋由原来直径4毫米换成3-3.5毫米,这就大大降低了水泥立柱的抗压程度,一旦棚面的负重过大,就容易折断立柱。
2.使用钢筋头。有些立柱两头外露钢筋虽然看上去粗细符合要求,但是立柱内的钢筋全部是断裂的钢筋头,这样的立柱抗压程度也会大大降低,很多容易在重压之下断裂,并且大大降低使用年限。
3.立柱中间无钢筋。在采访时,菜农李师傅告诉记者,他家大棚使用的立柱从两头看粗细符合要求、也都是5根或6根钢筋,但是砸开立柱发现中间只有三根完整的钢筋,其余的2-3根只是立柱两头有20厘米左右的一段,这样的水泥柱抗压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棚的高度较高,负重较大,很容易就会造成立柱的断裂。
4.使用芦苇代替钢筋。在一些刚刚开始发展大棚,并且大棚建造方式比较简陋,大棚较矮的地区存在这种现象。因为大棚越低,负重越少,压力越小,对立柱的抗压强度要求降低,这就给一些建棚者带来可乘之机,使用芦苇代替钢筋来降低成本。
5.使用未达到养护期的水泥柱。很多建造队为加快建棚进度而使用制成仅仅3天左右的水泥柱,但是这些水泥柱的凝固强度还达不到60%,与国家规定的“水泥柱制成后,晾放时间必须达到26天,凝固强度达到90%以上”的要求相差很远,从而大大降低水泥柱的抗压能力,缩短使用年限。
问题二:用冷镀钢丝代替热镀钢丝
记者在寿光调查发现,不少大棚内的钢丝使用了近10年了,仍表现正常,未断裂、生锈,而临沂市苍山县许师傅雇佣大棚建造队所建造的大棚上的钢丝仅仅使用了3年左右就开始出现生锈现象,使用到5年就必须更换钢丝了,这是为何呢?
原来,建棚队给许师傅使用的钢丝为冷镀锌钢丝。据了解,建棚钢丝的防锈镀锌层分冷镀和热镀两种,直径相同的钢丝在抗拉力强度上相同,但是冷镀锌的钢丝的防锈锌层容易脱落,尤其是菜农在固定大棚竹竿时,会用铁丝将竹竿固定在钢丝上,这时就会对钢丝的镀锌层造成损坏,导致冷镀锌的钢丝防锈层脱落,容易生锈,从而缩短使用年限。
如果使用热镀锌的钢丝,抗腐蚀、抗锈能力强、镀锌层牢固,韧性强,这样在使用铁丝将竹竿固定在钢丝上时,即使固定强度较大也不会将锌层弄坏,从而延长使用年限。
但因为冷镀钢丝比热镀钢丝每斤价格低0.2-0.3元,所以不少建造队会选择使用冷镀钢丝。
还就一种情况,建棚队减少棚面钢丝的使用量。棚面上的钢丝使用量越多,大棚的抗压能力越强,承重越大。因此,正规建造的大棚棚面上的钢丝最顶部每隔15-20厘米设置一根钢丝,越向下钢丝间距越大,靠近大棚前脸的钢丝间距能够达到35厘米左右。
但不少建棚队为降低投入,提高效益,就加大钢丝间距,将大棚后坡上的钢丝间距增大9-10厘米,棚面上的钢丝间距也都增大3-5厘米,这样建造一个宽13米的棚,就可少用10多根钢丝,但是棚面的抗压能力降低,钢丝的间距增大,也容易使竹竿断裂,损坏棚膜。
问题三:用普通钢管代替油田钢管
山西一菜农打电话向记者反映,他家的大棚骨架钢管很容易生锈。建棚队给菜农使用的钢管为何会生锈呢?原来他们给这位菜农使用了建筑用的普通钢管。
在2009年,建造大棚用的一根直径4.5厘米,长6米的油田钢管价格在90元左右,而普通的建筑钢管价格不足70元,建造一个100米长、宽13米的大棚需要这样的钢管在80根左右,一次就可以减少投入1600元以上。
对于第一年建棚的菜农来说,他们对这些不了解,看到钢管代替普通的竹竿就认为不错了,因此容易被建棚队蒙蔽。
油田钢管有镀锌层,能起到很好的防锈作用,同时这种钢管的强度大,抗压能力强,而普通的建筑用铁管,在刚开始时表面也很光亮,不容易与新钢管区分,但它的抗压能力小,并且因为棚内湿度大,普通钢管在大棚内使用后容易被水侵蚀生锈,使用时必须进行刷漆防锈,使用2-3年油漆会出现脱落,必须重新进行刷漆,以延长使用年限才行。
此外,菜农使用较多的建棚用钢管是直径为5厘米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建棚队给菜农使用直径4.5厘米的钢管也能承受草帘及卷帘机的重压,在平常使用时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是像今年正月十五的雪灾,使用直径4.5厘米钢管的抗压能力就差,会出现变形,而如果使用直径5厘米的钢管就没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