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时期覆盖棚膜
日光温室大棚覆盖薄膜,即为升温的开始。升温过早不利于花芽分化,升温过晚草莓一旦进入休眠期则很难打破,会导致植株严重矮化。升温期的确定,要掌握在顶花芽分化之后,第一腋花芽也开始分化,将要进入休眠期以前。判断花芽是否已分化,可剥去苗的外叶,用针剥去内叶直至生长点,用40倍放大镜观察,生长点由尖变圆而肥厚,即已花芽分化。
温度调控升温初期
应给予较高的温度。白天28℃~30℃,最高不超过35℃,夜间12℃~15℃,最低不低于8℃。这样可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促进正常分化的花芽发育。
现蕾期
已现花蕾时,白天25℃~28℃,夜间10℃。夜温超过13℃,会使腋花芽退化,雌蕊和雄蕊的形成受阻。
开花期
此间对温度最敏感,因此开花期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8℃~10℃。
果实膨大期
温度对果实成熟期、品质都有影响,温度较低时成熟晚、果实大,温度偏高时成熟快、果实小。以白天20℃~25℃,夜间6℃~8℃最为适宜。
采收期
草莓是连续采收的作物,采收期较长,进入采收期后,白天20℃~25℃,夜间5℃~7℃以上的温度指标。采光、保温设计合理的温室是可以保证的,关键在于利用放风和揭盖草苫来调节。
湿度调控
草莓对空气湿度要求较严格,一般在相对湿度80%以下,开花期要求40%~60%的相对湿度。过高的空气湿度,严重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发育。花期湿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花蕊的开裂和花粉管的萌发,造成授粉受精不良、畸形果增多,降低栽培者经济效益。同时,湿度过高可以诱发各种病害。生长期间湿度过大,植株极易感染灰霉病和白粉病。而保护地栽培中湿度特点是,扣膜保湿后温室内的相对湿度很高,未放风前密闭温室内相对湿度高达100%;晴天时也常常出现90%左右的相对湿度,而且每天常持续8h~9h以上;夜间、阴天特别是温度高时空气湿度高出外界5倍以上,常常处于饱合状态。温室中的空气湿度一般低温季节大于高温季节,夜间大于晴天,灌水后湿度最大,灌水前湿度最小,放风后湿度会下降。因此,每次灌水后要适当提高室内温度,然后适当加大放风量,防止室内空气湿度过大病害及畸形果产生。放风时间不宜在早晨,棚室内一夜之间形成的高二氧化碳浓度会因早晨放风时遗失。放风时要注意保温,在晴天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排湿量。在冬季阴雪天,室内湿度较大时应选择在中午室内温度较高的时间进行放风排湿。
水肥管理浇水
草莓大部分根系分布于浅土层中,叶片多生长快,开花结果期长,需要水分较多。日光温室覆盖薄膜以后,由于温度较高,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容易缺水。但由于日光温室是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又是高垄、高畦地膜覆盖,深层的水分不断通过毛细管上升到表土层,地膜下又布满水珠,土壤表面始终表现潮湿,即使土壤水分已经不足,也容易给管理员造成不缺水的假象,从而造成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影响了草莓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日光温室的草莓栽培,应在覆盖地膜前浇1次水,在表土见干时,浅松土培垄后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后再进行一次膜下暗沟灌水或滴灌。要保持200m深的土层始终湿润。
追肥
日光温室覆盖薄膜升温以后,由于温度适宜,水分充足,草莓生长较快,此时正处在花芽发育期,很快现蕾、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一般越冬茬草莓12月中旬开始采收,次年2月中旬顶花芽采收结束,腋花芽又抽生开花结果,植株负担较重,如不及时追肥,很容易出现早衰矮化。整个生育周期需要追肥4次~5次,即覆盖地膜前、果实开始膨大、采收初期、采收盛期,共追4次肥,第5次追肥是在采收后植株恢复期,根据情况进行。一般前期20天左右追1次肥,后期1个月左右追1次。草莓开花结果期需要磷、钾肥较多,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最好,每次追肥量不宜过多,以每次每667平方米追肥8kg~10kg为宜。每次追肥都要结合灌水。在暗沟追肥时,应把化肥用盆溶解,按一定的量随水流入沟中。在明沟追肥时,可撒在畦垄的沟中,然后灌水溶化。草莓在开花前还可进行叶面喷肥,用0.3%尿素水溶液、0.4%磷酸二氢钾水溶液、0.3%硼砂水溶液,喷2次~3次,可以显著提高座果率和浆果的质量。另外,叶面喷0.2%硫酸钙和0.03%硫酸锰水溶液,可提高草莓浆果的耐贮性。
增施二氧化碳肥
在秋冬和早春季节,日光温室内外温差大,一般不能放风,温室内气体交换少,二氧化碳浓度严重亏缺。冬季密闭不放风的情况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200μL/L以下。远远低于光合作用所需的正常水平。据报道,保护地内上午8∶00左右二氧化碳浓度已降到二氧化碳补偿点,只能靠土壤分解有机质来补充。但远远满足不了草莓生长和形成较高产量的需要。保护地栽培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900μL/L时增产效果明显可达20%左右,促进草莓的生长发育、植株地上部及根部鲜重增加,叶色浓绿,成熟期提前1周~2周。生产上可采用化学反应法即用硫酸与碳酸氢铵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或用钢瓶释放二氧化碳气体,用管通到保护地内。也可以采用二氧化碳气肥,施肥时应掌握幼苗期少施用,结果期需要加大供应量的原则,满足增产所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二氧化碳气肥最合适的施用时间是一天中光照和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时,室内温度在20℃~25℃,一般上午8∶00~10∶00。使用时掌握”晴天多施、阴天少施、雨天不施”原则。晴天上午施用最好选中年放风前2个~3个小时。阴天中午前后施,施用2个~3个小时使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900μL/L为宜。
植株的管理喷布赤霉素
赤霉素具有促进生长打破休眠诱导开花和提早成熟的作用。如遇低温时,植株生长迟缓要出现休眠时喷布10mg/kg(即先将1g赤霉素溶于少量的白酒,再兑水100kg的赤霉素),可以促进草莓恢复生长。在草莓花蕾出现30%以上时喷10mg/kg的赤霉素1次,间隔1周后喷第二次,浓度为5mg/kg(即1g赤霉素兑水200kg)。喷施时要求对准草莓的心叶,雾滴均匀细致。喷布赤霉素可以促使草莓植株顶花芽提前开花。赤霉素喷施的时期和浓度尤为重要。赤霉素的效果在较高的温度下能充分发挥,要选择一天中高温时间喷布,喷后把棚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0℃。喷施的浓度要严格把握,不能随意增减倍数。喷施时间过早会把腋花芽促成匍匐茎;喷施时间过晚只能促进叶柄伸长,达不到促花的效果。
疏花疏果
草莓一般每株有2个~3个花序,最多的品种可达5个~6个。花序上高级次的花大多不能形成果实。即使形成果实,果实个小、品质低劣、无经济价值。花量过多,将消耗大量营养,使果实变小。在草莓现蕾期最迟在第一朵花开放之前,把高级次的花序以及株丛下抽生的细弱花序及时摘除。每株留果量与品种的结果能力及植株的长势有关。长势健壮、叶片大而多、花序粗壮、结果能力强的品种适当多留,反之则少留。一般第一序留果10个,第二序保留8个~10个果为宜。并且随时摘除小果、病果、畸形果,清除到室外。减少了花果量,使养分集中供给了留下的花果。保证果实个大,整齐度好、成熟期集中,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
辅助授粉
草莓属自花授粉植物,但是由于温室内花期往往处于温度低、光照时间短、湿度较大等不利条件下,自然授粉效果差。人工授粉和蜜蜂传粉可以增大果个,明显减少畸形果,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人工辅助授粉,用细软的毛笔在花中心轻轻地涂抹即可。利用蜜蜂授粉,每667平方米用5000只~6000只蜜蜂即可以满足授粉受精的要求,如果蜂量充足可采用每株一蜂的放蜂量。喷药时注意保护蜜蜂的安全,将蜂箱搬到外面。同时注意在保护地内放风口要罩一层沙布,防止蜜蜂通过放风口飞走。
及时摘叶
草莓在一生中新老叶不断更新。为了促进花芽分化、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应及时摘除下部遮盖果实的老叶、病叶,并将病叶集中于室外销毁,每株保留12片功能叶片即可。
摘除匍匐茎和瘦弱的新茎
匍匐茎的生长完全依靠母株的养分供给,瘦弱的新茎也不能正常开花结实。为了减少养分消耗,每天应在温室内巡回查看,及时摘除瘦弱的新茎和匍匐茎。从而集中营养供给,使植株健壮生长、开花结实。
生产上,除以上几点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后墙面挂反光幕、降低室内湿度、提高夜司温度、果下垫草、选用紫外线透过率高的棚膜、经常清洁棚膜等措施来提高果实的品质。
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病虫害
病毒病、灰霉病、白粉病、立枯病、叶斑病、革腐病、蚜虫、草莓芽线虫、红蜘蛛、盲蝽象、地下害虫。
防治方法
①栽植时选择抗病的品种。
②在温室内湿度大时要适当加大放风量,防止病害在高湿条件下流行。
③及时摘除老叶、病残叶、病梗、病果,集中到室外深埋或烧掉,消灭菌源。人工捕捉、毒饵诱杀地下害虫。
④在栽培管理上,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合理密植,防止密度过大、植株徒长,抗病虫害能力降低。
⑤化学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速克灵 1500倍液、多霉清600倍交替使用,平均7天~10天喷布1次,需喷3次~4次。发病时可以用福星800倍液、甲基多保安800倍液、3.5%瑞毒霉1000倍液、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辟蚜雾2000倍液、90%敌百虫500倍~6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以上药剂交替喷布从而抑制病虫害的发展蔓延。花期和果实发育期采用速克灵烟剂或采用疏磺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