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泰市宫里镇北宅村第一书记肖春华
  • 作者:小编刘 来源: 日期:2012-5-24 人气: 标签:
         今天上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史委主任郭俊杰同志送我来到宫里镇北宅村任“第一书记”。
       我有幸成为新泰市委选派的190名到村任“第一书记”者之一,内心非常激动。这既是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重托,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说起农村,我并不陌生,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老百姓的孩子,一参加工作就在基层一线,整天与农村干部、群众打交道,一直对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但是担任农村“第一书记”,这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还是第一次。我既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又生怕自己干不好,辜负了组织的期望和重托,不免忧心忡忡……
       在途中,领导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不断鼓励我扑下身子、扎根农村,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多办几件好事、实事,当好这个“第一书记”,不负党组织重托,为党史委争光。
       穿过纵横阡陌,终于来到了我所任职的宫里镇北宅村。村党支部书记时公新和几名两委干部早就在村委院外等候,见我们到来,热情的让我们进办公室。我也将单位为我准备的大衣、铺盖、被褥一起搬进了村委办公室。
       这是一个十分破旧的小院,办公室里摆着几张比较破旧的办公桌。在这里,村党支部书记时公新,向我们介绍了村子里的基本情况:北宅村位于宫里镇西4公里处,全村1476人,368户,43名党员,村两委成员5人,平均年龄50岁。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蔬菜种植,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村里建有一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但一直未运转起来发挥作用。村集体无项目,没有经营性收入,且负债30多万元。
       听完这些情况,我们随后就开始走街串巷,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座谈了解更为具体的情况。一天下来,我们走访了12名党员,31名群众,深切的感受到了群众对“第一书记”的渴盼,也看到了群众对发展蔬菜规模种植增加收入的热切需求。
       在村委办公室,我们汇总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对初期要开展的工作做了沟通,交换了意见,制定了近期的工作计划:
       一、首先改善办公条件,由市委党史委出资购买办公桌椅、粉刷墙面。
       二、由市委党史委购买书橱、书籍,设立“党史书屋”、“科技书屋”,丰富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知识水平。
       三、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发展蔬菜大棚,力争成大规模,见好效益。积极稳妥的流转土地,今春完成土地流转400亩。
       四、通过内引外联,积极帮助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对发展蔬菜大棚户实行奖补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五、发挥好自己山农大毕业的优势,争取山农大老师在蔬菜种植技术方面的支持。
       六、帮助村里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运行。
       随着对北宅村基本情况的了解不断深入,随着北宅村今后发展思路的逐渐明晰,我对干好“第一书记”逐渐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北宅村两委干部和广大父老乡亲的支持下,我一定能在这里扎下根,创出一番事业。我决心要像沈浩那样,做一名群众离不开的“第一书记”。
       夜已深了,但我却毫无睡意,一天的疲倦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兴奋着、思索着,梳理着北宅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开始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了”
       2012年3月29日

       上午11点半,两辆满载推土机、挖沟机的大货车缓缓驶进北宅村新规划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寿光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设专家带着设备历经3个多小时的颠簸前来帮助我们建大棚,这标志着我们北宅村蔬菜大棚基地建设正式拉开序幕。我任“第一书记”的“第一炮”今天终于打响了,压在心里的这块石头也落了地。
       自从担任北宅村“第一书记”以来,我一直在围绕如何强村富民进行调研。北宅村位于宫里镇西北部,地处柴汶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前几年就有部分群众通过建蔬菜大棚,发了家致了富。但是多数群众因为口粮田面积小、零星分散,建不了大棚,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发家致富自己受穷。我在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感慨万千!自己也是老百姓的孩子,看到群众受穷,心里真不是滋味,作为“第一书记”,我有责任带领群众摘掉穷帽子,走上富裕道路。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不就是摆在眼前的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吗?我将这想法与村两委成员进行商量,没想到他们也一致赞成。但是最大的难题是土地受限制,没地怎么建大棚?我说,既然群众有意愿,咱就有办法。土地不是难题,关键是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合理的流转好土地,把群众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集中起来一起办!
       说干就干,我们连续开了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还印发了征求意见表,群众一致赞成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大棚。也像当年的小岗村那样,群众按下了神圣的红手印。不到10天功夫,就流转出了近400亩地,100多户群众争相报名建大棚。
       土地是群众的命根子,发展蔬菜大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群众的期盼。村书记时公新说:“我们以前建的大棚面积小、不标准,墙体是用水泥块垒的,保温性差。温度上不去,产量就上不去,经济效益就更不用提了”。 我说,寿光三元朱是蔬菜大棚建设的发源地,那里的技术最先进,咱们到寿光去学学吧。于是,3月25日,我们两个“书记”带着部分村民代表到了寿光三元朱村学习考察。到那里一看,人家一个棚一百多米长,黄瓜下了架接着收苦瓜,立体种植,无限生长,一年下来收入十七八万元呢,大棚户都是开着小车去种菜、收菜。这一看,村民代表都眼馋了,发展大棚的热情更是无必高涨,从人家大棚里钻出来就给家里打电话:“抓紧时间凑活钱,要建大棚就建寿光这样的,建一回值过。”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了学好寿光的经验,把我们的大棚建好,大家一致邀请寿光的专家到北宅“传经送宝、带一把”。
       回来后,我们又召开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对这400亩地做了详细规划,分为大拱棚区、标准大棚区和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三部分,两年内建起150个大拱棚、120个冬暖式大棚和1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将北宅村建成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设施蔬菜种植和批发基地。大棚建成后,每个大棚户年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批发市场年交易蔬菜500万公斤,村集体每年可提取交易管理费20万元,不仅群众可实现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大幅度增加。
       我们用了3天的时间将土地分到种棚户手里。昨天刚分完,今天一大早,寿光的韩经理就给我们打电话,说已经开始从寿光出发了,上午就能到北宅。消息一传出,大家伙都涌到田间地头,翘首以待。这不,11点半专家们就来到了。
       看着推土机冒着黑烟驶向田间地头,我仿佛看见一座座绿色的小工厂正在雨后春笋般崛起......

    本文网址:
     
     
     
    更多
    首页 | 产品中心 | 招商加盟 | 企业荣誉 | 新闻中心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689号 | 技术支持:寿光网站建设
    Copyright © 2012 -Omeir. All rights reserved.寿光九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鲁ICP证10263515号
    本站关键词:智能温室  温室大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