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及越冬甘蓝是我国南北方普遍种植的一种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主要解决夏、冬淡季蔬菜空白,调节市场花色品种。而且农民种植能收到较好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季节栽培,育苗在高温雨季,幼苗成活率低,育苗十分困难。农民常说有钱买籽无钱买苗,耽误农时,因此我们在大棚建设重视育苗掌握育苗技术,是保证栽培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 育苗地选择
夏季育苗选前茬作物两年内没种过十字花科作物,肥沃的菜园土,地势高燥,透风凉爽,排灌良好的砂壤土。
二、 整地做畦
育苗地一定要深翻几次,加少量腐熟有机肥,使土壤细碎,松软。做南北畦,畦宽1.0-1.2米,高10-15cm,每畦之间15-20cm的排水沟。畦面一定要平整,用平底鞋轻踩,以免浇小水有裂缝,影响出苗,一般每亩地有35-40平方米的育苗畦即可。
三、 品种选择:
1、 夏甘蓝:选生长期短的中早熟60天左右的耐热、耐湿,抗病抗虫的品种。国产的有夏光,强夏,进口的有世龙之夏,夏秋绿王,铁球二号及铁球三号等。
2、 秋、秋冬及越冬甘蓝:以早、中、晚熟为多。国产的有京丰、中甘十一、中甘十五、双美、双月、双强、晚丰等。进口的有HBZ-079、HBZ-080、爱真、强力冬宝、沃斯特等品种。
四、洇畦
畦平整踩实后,浇小水,不可过大,水分过大,籽易沤,高温高湿情况下易引发苗期病害;水分过小,夏季温度高,蒸发量大,土壤干燥,种子不能吸水膨胀,影响出苗,因此水浇到10cm土层达到饱和状态即可。
五、 播种技术:
1、 水渗后,在畦面撒一层过筛细土,也可用拌药的药土(福美双,敌克松每平方米8-10克),把裂缝糊住。也叫翻身土,防止泥土把种子粘住,影响发芽,一般每亩用种量35-40克,夏季栽培密度大,用量也相对大些。
2、 播种:有两种方法,一种撒播,一种点播。点播用于营养钵点播。为了播种均匀,采用撒播加上细沙或小米,分2-3次撒,以便均匀。点播的话,每营养钵放2-3粒种子即可。点播省籽费工,撒播费工省籽。
3、 覆土:播种后立即覆土,覆过筛的细土或药土,覆土不要过厚或过薄,过厚籽易闷,过薄易带帽出土,子叶不能展开见光吸收养分而形成高脚苗或病苗,因此覆土厚度在0.8-1cm即可。也可分两次覆土,第一次覆2/3,最后覆1/3,防止带帽出土,覆土一定要过筛细土或药土,防止苗期病害。
六、 遮荫建棚
甘蓝种子籽粒小,营养物质少,对不良环境条件适应力差,因此播种后,应立即搭建遮荫棚,防雨防晒,一般就地取材,用稻草破草帘盖在畦面上也可。另一种是搭建1米高的遮荫棚,下面留30-40cm通风道,上面覆盖旧塑料布或草苫等,播种三天后去掉覆盖物,去的晚会形成高脚苗,不利于培育壮苗,如果三天后,天气高温,可以适当回帘,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也可用遮阳网防晒。总之,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要精心管理,培育壮苗。
七、 分苗
夏季育苗撒播,在二叶一心时进行分苗,选大苗壮苗,淘汰病苗,弱苗,虫咬的苗,一般苗距10cm,分苗后马上浇水,遮荫,促其缓苗,一般苗子在长到4-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苗龄25-30天。夏秋甘蓝育苗及农事活动,都安排在阴天或下午傍晚进行,以免天热,苗子失水严重,影响幼苗成活率。
八、 苗期病虫害
(一) 生理性病害
1、 沤根:根系发锈,没有根毛,土壤水分过大,根系缺氧造成,地上部萎蔫。
2、 断根:地下害虫咬伤根系,断根,导致幼苗萎蔫。
(二)、病害
1、猝倒病: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褐,缢缩成线状。病害重时,在子叶未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在高温多湿时,寄主病残体表面及其附近床面上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2、立枯病: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多发生于育苗中后期。幼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一周,最后病部收缩干枯,整株死亡,病部常有淡褐色蛛丝网霉不显著,同时有不太明显白色棉絮状物,可以和猝倒病区分。
防治方法:
1、 育苗床选高燥排灌良好,肥料充分腐熟,疏松平整的地块。
2、 加强苗床管理,育苗及时通风透光,浇水适当,不能大水漫灌,春季育苗防寒保温,提高幼苗抗病能力。
3、 床土处理:用药剂处理。
1) 福尔马林:在播种前2-3星期将床土耙松,每平方尺床土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4-8斤(加水量视土壤干湿度而定)浇于床土上,用尼龙麻袋覆盖4-5天,去掉覆盖,耙松,使药液挥发后才可播种。
2) 五氯硝基苯:70%五氯硝基苯与50%福美双等量混合均匀,每平方米用8-10克,也可单用50%多菌灵或50%的托布津,用量同前。上述药土加半干细土20-30斤拌匀,在播种前将药土1/3铺于床面作为垫土,2/3盖在种子上做为覆土。
4、 药剂防治:苗床发现少量病苗,及时拔出,可喷药,多菌灵和百菌清1000倍,如果湿度大加百菌清或草木灰做成干细土。一是消毒,二是降低湿度。
5、 植物生长调节剂或5406苗肥,提高幼苗抗病能力,抑制病害发生。
6、 虫害:
主要的虫害有蚜虫,用菊酯类及吡虫啉结合防病同时防治。
菜青虫和小菜蛾用生物防治或用苏云金杆菌1000倍或HD-1杀虫剂800-1200倍,敌敌畏、50%巴丹可湿性粉剂500倍、也可用黑光灯诱杀。防治一定要在幼虫二龄时进行喷药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