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大棚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也表现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和广大菜农的高度重视。
1、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1.1 土壤肥力退化
1.1.1 有机质含量降低。由于有机肥料施用量减少,同时由于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容重降低,而总孔隙度增加,这就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含量减少,就意味着土壤肥力下降。
1.1.2 土壤盐碱化严重。保护地蔬菜栽培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土壤蒸发量较大,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向上运动,集聚于土壤表面,残留于耕层土壤中,因环境密闭,加之蔬菜生产中灌水频繁和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团粒结构发生大的变化,甚至遭到破坏,致使耕层土壤中盐分含量增加,通透性变差和土壤板结盐碱化。
1.1.3 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生产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尤其是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导致温室耕层土壤中pH值的降低和土壤酸化,致使蔬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容易发生铝中毒和钙、镁缺乏症。
1.1.4 养分供需不平衡。按照以往土壤肥料学测定内容,北方土壤一般为缺氮乏磷而钾有余。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化肥工业的发展以及多年蔬菜种植,造成土壤中磷有余而钾严重不足,北方土壤富钾的概念被打破。同时在蔬菜生产中,菜农大量使用氮肥,造成氮的过剩而钾肥不足,最终引起蔬菜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肥料浪费严重,各元素比例失调,增产效果不明显。
1.2 对环境的影响
1.2.1 病虫害发生了变化。保护地栽培,病虫害发生了变化,有些病虫害受到了抑制,而大多数病虫害则大面积蔓延,如灰霉病、白粉虱、斑潜蝇等都成为温室病虫害防治的难点和重点。
1.2.2 残膜污染环境。随着温室蔬菜生产时间的增加,残膜遗留在土壤中,不仅影响着小耕作区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为正常的农事活动带来不便,而且有些菜农焚烧残膜,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1.2.3 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由于部分菜农不合理地、大量、反复使用违禁农药和化肥,造成对蔬菜乃至环境污染。
1.3 蔬菜影响
1.3.1 产量影响。使肥不当,造成土壤退化,使土壤宜种性变窄,使蔬菜对外界条件适应性变差。由于日光温室对外界环境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同时由于温室连作严重,相同病虫害发生机会相当高,如果气候条件恶劣,势必会造成产量的下降。
1.3.2 品质的影响。由于有机肥料使用减少,化肥用量增大和为了追求产量,不适当地使用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生产出的蔬菜虽外观好看,但口感较露地蔬菜差,加之多次反复和使用农药不当污染蔬菜,使蔬菜品质变差。
1.3.3 田间郁蔽加重。地膜覆盖和保护地栽培,改变了田间生态条件,加快了作物整个生育过程,使作物郁蔽加重而影响效益。
2、解决途径和办法
2.1 科学使用肥料
2.1.1 重施有机肥。针对不同蔬菜种类和品种,相应施入有机肥料。按照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10000千克的标准施入,并根据土壤质地变化情况,采用掺砂或掺黏、客土调剂的办法,调节土壤性质和孔隙度,提高土壤肥力。
2.1.2 按照测土施肥,配方施肥方法,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建立土壤测土施肥制度,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避免盲目施肥,并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提出相应的施肥方案,保证按作物种类,品种、土壤种类进行施肥,满足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需肥要求。
2.1.3 适时、适量、适地施用解磷、钾菌剂,分解利用被土壤固定的磷、钾肥,避免磷、钾肥的重复,过量施用。
2.2 克服土壤盐碱化和酸化。保证温室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从夏季开始,去掉棚膜,经常晒垄,让土壤充分接受阳光,同时让雨水冲涮淋溶,使土壤地下水位下降。合理灌水,每次灌水应浇透,浇足,将土壤表层盐分稀释、降低盐分含量,保证作物生长。
2.3 及时防除杂草。提高铺膜质量,保证地膜与畦面贴紧,不留间隙,抑制杂草生长,并根据不同作物选择不同的除草剂,并正确使用。
2.4 合理调整植株。生长期进行整枝打杈,吊蔓等措施,调整和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重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6 及时回收残膜。蔬菜收获后,及时将残膜收拾干净,带出田外,保证土壤通透性,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