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温室大棚蔬菜增加产量,很多菜农在种植时都习惯于密植,认为多种一棵就多增加一棵的效益。
去年是寿光市洛城街道张师傅种彩椒的第一年,种植管理全然不清楚,于是别人怎么种他就怎么学,结果彩椒效益比那些“老把式”低很多。
今年,在苗子紧缺的情况下,他将往年彩椒的种植株距适当增大了。这一改不要紧,彩 椒的个体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彩椒的总产提高了,彩椒的品质更是大幅度地提高,创出了高效,让村里的彩椒“老把式”也服气了一把。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张师傅原计划还是按照传统的种植密度(45-50cm一棵)进行种植。但是,由于农事生产中的管理失误,还没定植的彩椒苗发生了死棵,这样原本充足的苗子就不够用了。于是,他想,反正死棵的苗子也不是很多,他就没有再进行育苗补苗,匀和一下,赶着茬口定植上了。到了这茬彩椒结果期后,他发现这批种植行内的彩椒,果实大、亮度好、商品性也强。一茬彩椒种下来,比别人多卖了不少钱呢。经过这件件事后他才知道,原先的传统密植使得田间郁蔽、不利于开花结果,而这次因为苗子死棵不够数,使得彩椒定植后植株开展度加大,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更充分,因而也就更利于产量的提高和果实的着色,这样自然卖钱多。
所以,把握好合理密植的“度”是很重要的。若过分密植不仅单株果实的商品性差,整体产量也会降低。所以,在抓住单株高产量的同时,合理的密植,这样效益才会更高。在实际生产中,张师傅和几个有经验的菜农探讨后认为:将彩椒原来的50厘米株距加大为65厘米是最为适宜的种植密度,这样在行距为80厘米的情况下彩椒整体产量不减,但商品性显著增加,并且商品果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